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
Community Organiz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 
開課學期
105-1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工作學系  
授課教師
陳怡伃 
課號
SW3005 
課程識別碼
310 340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2,3,4(9:10~12:10) 
上課地點
社211 
備註
限本系所學生(含輔系、雙修生) 且 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65人
外系人數限制:3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1SW3005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  社區是不是社工的事?是,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傳統工作方法之一,社會工作者透過組織、計劃、發展等方式促進社區成員的共同福祉。也不是,近來由於全球化、多元文化及台灣的社區發展政策等影響,社區作為一個實踐場域,其界線與定義漸漸放寬,而活躍其中的行動者不限於社會工作者。本課將涵括社區工作的脈絡、價值、方法技術及理論模式,並在小組發展社區方案的過程中實際運用,以確實整備學生的專業才能;同時,透過實務案例討論、工作者演講分享、場域參訪等方式,開展學生對於社區工作的多元理解,並試探自己在社區領域或運用社區工作的可能性。
  為提升自主學習,本課採用翻轉教育的元素以及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模式(Team-Based Learning, TBL)。課程內容區分為五個單元,每單元有二至五個主題(週);每個單元進行方式為:預習考、簡短講授、課堂任務、小組社區方案討論。換句話說,學生在課外以自行閱讀及個人作業的方式學習,在課堂裡則是透過課堂任務的小組及全班討論、發展社區方案等方式;每週的指定閱讀會結合在小考(每單元一次)或課堂任務(每週一至二個)裡。另外,小組的社區方案以台大校園及週邊地區為基礎,方案計畫書的各部分會依每週主題而推展,依序運用地理資訊系統、社區評估、社區會議、方案規劃等專業工作方法,期間至少二次討論有助教或老師完整參與,最後的提案將由校內外專家評選並回饋意見,展示於本校「食養城市。人文農創」跨界應用能力培育計劃之成果。 

課程目標
  課程的規劃旨在透過多元學習方式,使得學生完成此課程後能夠:
1. 理解社區工作實務的過去與展望
2. 掌握社區工作的基本原則
3. 學習社區工作的概念及理論
4. 運用社區工作的專業工作方法 
課程要求
1. 每個學生須於上課前完成指定閱讀。小考包括個人及小組二種,計分各半,至期末可選擇放棄一次缺考或低分的小考成績。課堂任務將運用閱讀的核心概念,每週成果上傳CEIBA討論區,期末總結成果冊計分。

2. 學生應參與課堂討論及小組社區方案的工作。公平起見,個人在小組裡的實際參與及貢獻程度採取小組同儕互評方式,評量指標由全班於期初討論形成,期中互評僅作為個人表現之即時回饋(不計分),期末則作為小組相關成果(任務成果冊&社區方案)評量的加權基礎 (A:100%, B:90%,C:80%,D:70%,E:0%)。

3. 個人報告
(1) 期中案例報告:題目由教師指定,案例為社區參訪對象(暫訂為台北市萬華區東園社區規劃師工作站等機構,在期初由學生依志願及機構上限安排),須使用指定教科書以外的資料至少三則。
(2) 期末案例報告:自行選擇課堂安排的演講之一作為案例,摘要演講內容,並針對講者提出的問題或論點提出評議和回應,或是與自身經驗或其他社區相關的反思,須使用指定教科書以外的資料至少五則支持自己的想法。
(3) 以上二則報告內容在六頁以內。請以電腦打字,列印於A4白色紙張,內文為新細明體及Times New Norman、12級字、單行間距、頁面上下左右邊界各1英吋(2.54公分),並以學術體例註明引用及參考文獻出處,抄襲以零分計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請事先約定yiyichen@ntu.edu.tw 
指定閱讀
指定教科書:
林勝義(2013)。社區工作。台北:五南。

參考教科書:
李易駿(2014)。當代社區工作:計劃與發展實務(第四版)。台北:雙葉。
徐震(2007),莫藜藜主編。徐震教授論社區工作。台北:松慧。
 
參考書目
預定進度
2016/9/23更新
*: 當週必讀; **:小考範圍
9/23 什麼是社區? 課程介紹
*徐震(2007)。徐震教授論社區工作,第一章。
朱世平等(2012)。社區空間與生活圖像。羅秀華、沈曜逸、李柏祥、黃韻潔著,類湯恩比館的
實踐取向,頁91-119。台北:松慧。

單元一 社區工作總論
9/30定義; 小考1
**林勝義(2013)。第一章、第二章。
*徐震(2007)。徐震教授論社區工作,第七章 社區與村里在社區發展工作中不同的意義與功
能。
Weil, M. (2005). Chapter 1 Contexts and challenges for 21st-Centry
community, in Weil, M. (Ed.), The Handbook of community practice, pp.3-33.
Thousand Oaks: Sage.

10/7要素、歷史、價值與原則
**李易駿(2014)。第五章。
*黃源協、蕭文高、劉素珍(2009)。從社區發展到永續社區,台大社會工作學刊,19,87-132

李易駿(2014)。第三章。
林勝義(2013)。第五章。
Fisher, R. (2005). Chapter 2 History, contexts and emerging issues for
community practice, in Weil, M. (Ed.), The Handbook of community practice,
pp.34-52. Thousand Oaks: Sage.

10/14地理公民科學[GIS之運用]
*鍾明光、蔡博文、盧道杰(未出版)。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賦權評估:美濃黃蝶翠谷個案。
Hillier, A. E.(2007). Why social work needs mapping, Journal of Social Work
Education, 43(2), 205-221

單元二 社區工作的工作模式
10/21 小考2; 期初同儕互評
**林勝義(2013)。第四章。
**Greens, G. P., & Haines, A. (2008). Asset Building and Community
Development. London: Sage.
黃源協(2009)。社區資產與網絡建構,社區發展季刊,126,136-150。
甘炳光(2011)。新建城區社區發展的實踐與創新,社區發展季刊,135,399-409。
趙善如等(2013)。在稀少中看見豐富──澎湖縣望安鄉社區資產之探究,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
究學刊,3(2),25-68。
Sites, W., Chaskin, R. J., & Parks, V. (2007). Reframing community practice
for the 21st century: Multiple traditions, multiple challenges. Journal of
Urban Affairs, 29(5), 519-541.

10/28 社區參訪 [期中報告案例]
*Rothman J. (2001). Multi Modes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, in Rothman J. &
Erlich, J. L. (eds.), Strategies Of Community Intervention, pp.141-170.
Wadsworth Publishing.

單元三 社區工作的實務技術
11/4 程序&評估; 小考3-1;
**林勝義(2013)。第六章、第八章。
*Plested, B. A. et al.著,黃肇新等譯(2009)。社區整備程度模式 成功轉變社區的指
引,頁1-20,台北:巨流。
李宜興著(2011)。第三章社區評估、第四章社區規劃,林萬億編,紮實社會工作直接服務能力
計畫--社區工作手冊。

11/11 社區會議;小考3-2
**林勝義(2013)。第九章。
陳東松(2006)。社區會議的召開與準備,社區營造教材:入門篇,頁30-41,內政部。
盧思岳(2006)。社區計畫的形成與準備,社區營造教材:入門篇,頁42-51,內政部。
王本壯(2006)。社區計畫書寫作,社區營造教材:入門篇,頁52-68,內政部。

11/18  社區設計; 繳交期中報告;
**Randolph T. Hester Jr. & 張聖琳著,張聖琳譯(2005)。第一章 社區設計細說從頭,
造坊有理 社區設計的夢想與實驗,台北:遠流,頁14-39。
山崎亮著,莊雅琇譯(2015)。社區設計,社區設計──牽起人際網絡的工作(家島&海士町),
台北:臉譜出版,頁98-150。

單元四 社區工作的理論
11/25 社會資本與夥伴關係; 小考4
案例演講(一)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
**黃源協、劉素珍(2009)。〈社會資本對台灣社區發展之政策意涵〉,《行政暨政策學報》,
48,155-192。
陳怡伃、黃源協(2015)。遠親或是近鄰?社區組織內外網絡對其服務績效的影響。台大社會工
作學刊。

12/2 社區參與/公民社會
案例演講(二) 三缺一劇團「土地系列」
**林勝義(2013)。第七章。
*李丁讚(2010)。重回土地,災難社會的重建。台灣社會研究,78,273-326。
容邵武(2013)。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: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。台灣社會學刊,53,55-
102。
楊弘任(2014)。黑珍珠之鄉的社區總體營造。社區如何動起來:派系、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
造,頁189-243,新店:群學。
葉寶琳、梁志遠、陳朝鏗等(2016)。美食車篇,重構香港 從庶民空間到社區更新,頁102-
129,香港:影子長策。

12/9 小組方案討論; 案例演講(三)

12/16 小組方案討論

12/23 社區方案小組口頭報告

單元五 社區工作的未來
12/30 社區產業/社會創新; 小考5;
林勝義(2013)。第十二章。
**高永興(2015)。從社會投資觀點探析社區產業發展,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,5(2),
101-140。
*胡哲生、李禮孟、孔健中(2015)。社區經濟類型與社會企業在社區中的影響力,輔仁管理評
論,22(1),53-74。
黃盈豪(2009)。社區產業與泰雅部落~大安溪部落共同廚房對社區工作教育的反思,明道通識論
叢,6,231-252。
呂朝賢(2008)。社會企業與創業精神:意義與評論。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,39,81-117。

1/6 專業才能/自我定位
課程總結、期末同儕互評
林勝義(2013)。第13、14、15章。
**張英陣、鄭怡世(2012)。再探Jane Addams 的社區工作理念。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,16
卷第1期,頁87-132。
*鄭如雅、李易駿(2011)。社區工作者核心能力之探討:專業社會工作者之經驗與觀點。台灣社
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,1(1),1-42。
方昱(2013)。誰是自己人。我往那裡走,因為那裡看不見路,頁104-122,台北:時報。
沈曜逸(2012)。從社區到社群,「我們」的行動與反思。羅秀華、沈曜逸、李柏祥、黃韻潔
著,類湯恩比館的實踐取向,頁91-119。台北:松慧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小考 
30% 
個人、小組各半;可放棄一次 
2. 
個人期中報告 
20% 
指定題目、參訪(或影片)案例 
3. 
個人期末報告 
20% 
自選演講案例 
4. 
小組任務成果冊 
10% 
以同儕互評等級為權數 
5. 
小組社區方案 
20% 
以同儕互評等級為權數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16  中秋節放假 
第2週
9/23  什麼是社區? 課程介紹、分組 
第3週
9/30  (1-1)社區工作總論: 定義
小考1 
第4週
10/07  (1-2)社區工作總論: 要素、價值與原則
[社區方案:界定社區範圍]
 
第5週
10/14  [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工作坊/鍾明光博士生/台大地理系] 
第6週
10/21  (2-1)社區工作的工作模式: Rothman & ABCD Model
小考2; 期初同儕互評 
第7週
10/28  (2-2)社區參訪
[期中報告案例] 
第8週
11/04  (3-1)社區工作的實務技術一 程序&評估
小考3; [社區方案:社區評估] 
第9週
11/11  (3-2)社區工作的實務技術二 社區會議
小考4; [社區方案:目標設定] 
第10週
11/18  (3-3) 社區工作的實務技術三 社區設計
[社區方案:策略、內容] 
第11週
11/25  (4-1) 社區工作的理論 社會資本與夥伴關係
小考5; 演講(一); [社區方案:相關單位] 
第12週
12/02  (4-2) 社區工作的理論 社區參與/公民社會
演講(二); [社區方案:公共參與/論述] 
第13週
12/09  小組方案討論(與老師助教個別MEETING 
第14週
12/16  小組方案討論(與老師助教個別MEETING);演講三(延期); 去年演講案例報告提供參考 
第15週
12/23  社區方案小組口頭報告 
第16週
12/30  (5-1)社區工作的未來:社區產業/社會企業/社會創新
小考6 
第17週
1/06  (5-2)社區工作的未來: 專業才能/自我定位
期末同儕互評 
第18週
1/13  線上繳交小組課堂任務成果冊、個人期末報告
(歷年觀摩作業) 
第15-1週
12/23  社區方案海報展(去年成果示意參考,期末展示於系館,永久公開於食養農創網頁http://dschool.ntu.edu.tw/aschool/index.php/result/page/3)